以军事政治情况,人文背景为题材,一向是美国纪录片的重要类型。尤其是911恐怖攻击事件发生后,许多纪录片都是以中东及阿拉伯世界为背景。而在七年前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,数以百计的纪录片以该战事及伊拉克为主题。从2004年到去年,几乎每年日舞影展、翠贝卡影展、及各个独立制片平台都至少有5部的影片是关於伊拉克战争的。许多纪录片工作者拿起轻巧的数位摄影机就千里迢迢前往中东研究、拍摄,只要能够深入当地的政治情况,找到一些具有人道精神的主题及角色,通常就可以刻画出有意思的故事。而因为这类型受到大眾关注而成为“显学“,也因此具有某种程度的商业价值。然而,随著伊拉克战争的迈向尾声,阿富汗战争的情势高涨,战争类纪录片的题材渐渐转向,也有愈来愈多电影工作者到阿富汗去”取经“了。
这类战争纪录片事实上对美国社会大眾的影响力是很深远的。他们长期在当地观察、拍摄,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比起决定政策的政府官员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同时,这些纪录片也提供了不同的观点,让不同意见的大眾可以多加了解并讨论甚或辩论。这些影片的存在正展现了一个多元及成熟民主的社会。
2005年,正当美国社会对伊拉克战争的问题展开激烈辩论,纪录片工作者蜂拥至伊拉克拍片之际,一个年过半百的电影系所教授兼资深纪录片剪辑师- 卡洛(Carol Dysinger ) 却默默地拿起摄影机,自愿到无人问津的阿富汗去找题材拍摄。她想:为什么大家都不关心阿富汗,以及911幕后主使宾拉登的踪影?而支持恐怖行动的组织塔利班正在阿富汗壮大,美国当地的驻军又在那里做什么?
她想:好,我已超过中年,单身,又没有小孩,我不现在行动要谁来做?於是她就搭上前往杜拜的班机,辗转来到阿富汗的首都卡布尔。卡洛在当地跟随美国的驻军顾问团,观察他们与阿富汗国家政府军的互动及合作关係,她一共去那里拍摄了五年,每次去美军驻守的军营待上数个月,睡在沙发上,或帐篷的军毯上,到处跟著军队拍。她的耐心带来了巨大的成果。她甫完成的作品”Camp Victory, Afghanistan,” 把五年来的战事演变,描绘地十分精闢,更重要的是,她细细观察一位极为独特的阿富汗将军,及他跟美军的互动,让观眾清楚地看到他独特坚毅的性格,及两国在文化、军事概念的种种差异,却又在异中求同的合作情谊。”Camp Victory, Afghanistan” ...